中新网鸡西11月10日电(于金鑫 耿旭阳 李默 记者 王妮娜)11月10日,中俄最大界湖兴凯湖被皑皑白雪覆盖,200多艘渔船进船管站,兴凯湖明水期捕捞作业结束,正式进入冬季禁捕期。
渔船正在从兴凯湖拉到岸边。于金鑫 摄
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部,是中俄最大界湖,北部三分之一属于我国,南部属于俄罗斯。这里是中国边境地区重要渔业水域,在中国境内湖水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,共有鱼类70种,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白鱼和白虾。
“现在明水期作业已结束,我们按照要求渔船全部撤出作业场所,做到‘人机分离,船上岸,船加锁,网入库’。”兴凯湖农场有限公司27队船管员贯昊说。
200艘渔船已停靠在岸边。于金鑫 摄
当地渔民张宁正在船上整理渔网,他说:“今天,船只全部停入船管站,下一步将收拾渔网,为一个月后的冬捕做准备。”
兴凯湖已连续72年施行禁捕期,从每年的11月开始持续到12月末。今年禁捕共涉及近1000名渔民和200余艘渔船。在禁捕期,密山边境管理大队民警将帮助渔民将所有渔船进行滑扣,停放在指定的渔船停放点,并现场讲解禁捕期管控政策。
密山边境管理大队民警彭珍说:“现在气温降低,兴凯湖开始进入流冰期,在这期间禁止一切捕捞作业行为。我们采取车巡、步巡、重点部分蹲守等行为,24小时不间断巡逻防控,确保边境地区持续安全稳定。”(完)
中新网上海11月10日电 (李秋莹)11月10日,“域外遗珍:漳州窑瓷器特展”在中国航海博物馆第一临展厅开幕,展示漳州窑瓷器的异彩纷呈。
群众正在欣赏展品。(中国航海博物馆供图)
漳州窑瓷器是明末清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瑰宝,以纹饰精美、釉色丰富著称。在一百多年的辉煌中,漳州窑造就了享誉世界的“汕头器”“吴须赤绘”“交趾瓷”“华南三彩”等名瓷,漳州瓷不仅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,更是中国外销瓷器的重要代表,反映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非凡成就。
该展览主要展示海外回流的珍贵漳州窑瓷器,共设“千年窑烟·漳瓷一席”“土火凝珍·瓷彩纷呈”“丝路帆远·瓷韵悠长”三个单元,从历史源流、瓷器精品和外销盛况等三方面来展示漳州窑的发展和影响。此次展览精选235件域外回流的漳州窑珍品,其中一级文物33件,二级文物60件,三级文物89件。展品囊括米黄釉瓷、颜色釉瓷、青花瓷、五彩瓷、素三彩瓷等五种品类,涵盖盘、碗、罐、炉、觚、杯、瓶、盒、缸、钵、军持等各种器型。
芳华一现的漳州窑瓷器,随着月港的隆替而盛衰,以千年之积淀,呈百年之辉煌。展览重器云集,包括明漳州窑五彩指南针航海图纹瓷盘、明漳州窑五彩开光阿拉伯文字纹瓷盘、明漳州窑素三彩如意纹罐、清素三彩摩羯形瓷盖盒、明漳州窑蓝地白花花卉纹瓷盘、明漳州窑酱釉白花麒麟卷云纹瓷盘、清漳窑瓷如意观音立像、清乾隆白釉刻牡丹纹瓷花觚等。中国航海博物馆作为这批海外回流、极为精美的漳州窑瓷器的外展首站,为市民群众奉献了一场瓷器文化的视觉盛宴。据悉,特展将展出到2024年3月10日。(完)
联系人:注册彩票网手机版登陆app
手机:18024433979
电话:0663-40009049
邮箱:40009049@msn.com
地址: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埔田镇